慢性胃炎病症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交互大佬2020清美信息艺术状元优秀 [复制链接]

1#

经验分享

徐海晴

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

水木寄语

初试总分第一名、史论第一名、复试笔试第一名、面试第一名、总成绩第一名。卓尔不群、鳌里夺尊如此亮眼的成绩来自水木的徐海晴。

与徐海晴相识已久,在此之前曾有过两次考交叉交互设计的历程,本科北服具有米兰理工交换经历的她考研准备非常充分、表现十分良好,我一度认定她次次都应该考上,但时运不济,第一次遗憾落榜,去年鄢宇铭考上之后,徐海晴给他送了一束花,并以此为契机也来拜访了我,分析了她的考试状态之后,我建议她该考信息艺术,因为手绘相差不大,她非常具有优势,只需要再好好准备下史论,今年绝对稳上清华。听了我的建议后,她决心改考信息艺术具有丰富的互联网行业经验、逻辑思维非常强大、外语能力强劲的她在水木静心调整了自己的状态,认真研读史论,学习非常刻苦勤奋,与我交流颇多,帮她看过很多次史论的论述和简答,今年考上真的是意料之中的happy,迟迟而来的惊喜。

以此为契机,我也要再送她一束花,延续我们之前的约定。希望她继续耀眼,继续卓绝,如深谷中的幽兰,亭亭玉立,熠熠生辉。

——水木致尚

PREFACE

写在前面

摘要:本篇主要从“思考、行动、复盘、感谢”这四个方面写了一些自己的看法。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优势,希望同学们要根据自身学习状况,有所取舍地阅读本篇经验分享贴,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案。

目录

思考篇

1.为什么考?

2.考什么?

3.怎么做?

行动篇

1.关于初试

2.政治方法论

3.英语方法论

4.专业1方法论

5.专业2方法论

6.关于复试

7.思路:%的准备

8.执行:遍重复

复盘篇

考试注意事项

我的收获

感谢篇

篇章壹

Think

思考篇

为什么考?

考什么?

怎么做?

为什么考?

上路之前,我们最好先找到方向。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?

从微观上来讲,也是从对我们自身上来讲,考研可能是延续我们儿时未竟梦想的一次延续。而现在这个节点,可能是距离那个理想中的学府最近的时候。

其次,考研也可能是我们跳往更高平台的一个阶梯。无论将来你是想做什么,研究生的这段校园生涯,都是你未来整个人生的一个重要加分项。因此,不论是主观上自己内心的夙愿,还是客观上对于自己的好处,考研都是一个不亚于高考,甚至比高考更重要的人生转折点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高考的时候,可能我们还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,更不了解这个行业将来的发展。而现在,当我们拥有了独立判断力,开始对某个行业都有了一个基本了解,有了自己分析问题的标准。因此,考研时你所走的路,才是你自己选择的路。或许考研的选择,也会成为我们未来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。

而从宏观上来说,考研是一场非标准化战役。它比以往我们习惯的考试内容都更复杂,更困难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考研跟高考不一样。考研,是一个没有一套标准答案的考试。这不只是找个自习室、报上辅导班、决心过上僧人深居简出的生活就一定可以怎样。在历史的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,严峻的淘汰率和巨大的不确定性,会充斥在备考的每个阶段。哪怕是买了最全的复习资料、找到了往年考上的学姐、报名了独家的辅导班,然后呢?下一步做什么?可能无从下手的情况依然存在。

回到我自己身上,我考研的理由:一方面,从我自身出发,随着对专业认识的深入和工作的开展,我越发觉得自身知识的欠缺,我渴望进一步深造。另一方面,从社会背景来讲,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,信息艺术专业现在正处于发展期,意味着更多可能性与未知发生,我也期待自己可以加入进来,一起做出激动人心的产品。

与此同时,我也希望文字前的你,问问内心所想。希望你可以找到一个内心所向的理由,并时刻谨记。这将伴随并能够支撑他走下考研这一年的艰苦。也只有这样的分析之后,考研二字对你才是有意义的。否则,很容易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个分母。(理由无好坏之分,我坚信,只要是自己认真思考过、能够让你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的理由都是好理由。)

考什么?

我所报考的院校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专业。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。

总分=初试的40%+复试专业手绘的45%,复试综合面试的15%。

具体来说,初试考察4个科目,2门公共课分别是政治和英语,另外2门专业课分别是中外工艺美术史及设计史和专业设计基础。

今年碰上了2个变化:

变化1-初试-专业设计基础:

形式:不再单独出题,和设计学科的同学是一套考题

内容:新增素描

变化2-复试-综合面试:

形式:由于疫情原因,今年的专业手绘不再线下组织,而是放在综合面试中考察

怎么做?

坚持,是最朴实的战术。在备考的几个月里,我们的意志力会不断受到时间的折磨。如果你问我有好办法吗?我的建议是根据三条线,制订自己的考研计划,希望它能时刻帮你盯紧目标。

三条线是什么呢?

第一条线,是基础线。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和所掌握的内容。我们所做的所有计划和工作,都应该建立在这条线的基础上,而不是在它的下面开始做起。

第二条线,是目标线。也就是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,量化成所需要掌握的内容。一切的一切,衡量就只有一个标准,就是能够在考研初试那天,得到应该得到的分数。

(举例:比如为了让英语小作文有话写,拿下6~8分,我会背下来10篇范文+1篇解题思路。为了让手绘考场上不会大脑空白,我需要脑袋里装着20套题+2个解题思路。)

第三条线,是斜线,也可以叫做阶梯线。有了基础线,知道了目标线还不够,还需要有一个能够向上攀登的阶梯或绳索。

(举例:所需任务量时间周期=每个阶段所需完成的内容,比如:10篇范文,1个月背完,那么3天背诵1篇,每周1次检验,周一至周六背诵2轮,周日可完整默写2篇即为达标)

为什么下面画的粗,上面画的细呢?因为靠近基础的部分,可以达标的人很多,各种方法也很多,越接近有难度的目标,通常就没有太多道路可供选择,甚至需要很多道路自己摸索,因此就越画越细。

以上,结合个人情况找到三条线后,将出现一条明确的通道,里面是一个个台阶。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行动步骤,也就是“考研计划”。告诉自己,通道之外所有的事情都不要做,无论干扰因素有多么诱人,都不要理他们。

篇章贰

行动篇

Action

时间安排

结合我的个人情况:我本身还在在职阶段,精力和时间有限。如果想在同样时间段内完成同样任务量,我需要在制定计划时,决定最佳的投入产出比。同时,在执行计划时,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。本人在职,早上9:30上班,晚上20:00下班,周末双休(有时大小周,大周休息,小周加班)。我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有:

平日类

上班前5:00-8:00

上班通勤时8:30-9:30

午休时12:30-13:00

晚餐时18:30-19:00

下班通勤时20:30-21:30

睡前22:30-23:30

周末类(根据大小周情况,每周会抽出0.5天休息)

上午9:00-12:00

下午14:00-18:00

晚上19:00-21:00

我每天的日程表

时间少任务重,怎样提高备考效率?我的答案是:去除妄念,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作出取舍,在能拿高分的科目上,着重准备。

比如,在政治科目上,有一个类目叫做时事政治。它的考察范围非常广,它需要靠日常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